今天是 2025年 05月 22日 星期四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组工要闻
“这里就是我的第二故乡”—记双店镇三铺村“第一书记”黄德如
信息来源:      更新时间:2017-05-04 17:33:03

双店镇三铺村“第一书记”黄德如.jpg

笔直宽敞的通村水泥路,绿意盎然的麦苗,阡陌纵横的农田,整齐一新的民房民居,沐浴在阳光下,犹如一幅精美的山水田园画。“这么大的变化,离不开我们村的黄书记。”行走在双店镇三铺村,笔者听到最多的就是这句话。

走访,号准村子发展“脉搏”

群众口中的“黄书记”叫黄德如。20155月,已在县财政局政府采购中心、人秘科、社保科工作过并取得显著成绩的他,积极响应连云港市关于向经济薄弱村派驻“第一书记”的号召,积极报名参选,毅然从繁华的县城来到这个经济不发达的贫瘠山村。

如何打开工作局面?对于一个没有农村经历的“三门”机关干部来讲,这是关键。“走访,才能接地气。”黄德如说。“村情是决定农村发展思路的关键所在,只有熟悉了村情,才能号准村子发展的‘脉搏’。”驻村伊始,黄德如利用一个月的时间走访了200多户党员群众,将群众所需、所想、所盼一一记在心里,将村子的经济发展现状以及资源情况了熟于胸。

双店镇三铺村位于东海县西部,地处马陵山丘陵地带。2001年与原北涧村、梁圩村合并而成,共有4个自然村,全村共分22个村民小组,6000多人口,是省定经济薄弱村。2014年人均纯收入不足4000元。“村民最怨的是村集体无积累,没有能力办事;最盼的是组与组之间的‘断头路’何时能修,啥时候能走上宽敞平坦的水泥路”…… 

翻开黄德如的驻村日记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村民反映的问题。

俯身,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组织安排我去农村任职,我就要把群众当亲人,把群众的困难当家事来办,竭尽所能解决他们的问题。”面对村民们的“发声”,黄德如在驻村日记本上深深地写着自己的感受。

为此,他和村支“两委”带领村民进行了大规模的村庄环境治理,集中拆除了34户村民抢占街道两旁的猪圈、厕所,打通了村前一条东西长1000多米的“迎宾大道”,并向上争取项目资金,硬化水泥道路。没出半个月,三铺村有史以来村里的第二条平坦的水泥大道便“骄傲”地呈现在村民面前。“两年间,黄书记向上‘化缘’200余万元,硬化水泥道路8条近3万平方米。”村委会主任刘春松说,“老百姓再也不担心雨天走不出家门了。”是的,如今三铺村道路平坦了,环境整洁了,村道两侧栽种了各种树木,全村绿意盎然、生机勃勃。扶贫先扶“智”。三铺完小教室改造项目更体现了这个几年前跳出“农门”的黄德如的教育情怀。“再穷不能穷教育。”为争取省薄弱学校——三铺完小教室改造项目,黄德如依然发扬“跑断腿、磨破嘴”的钉钉子精神。最终,三铺完小教室改造被立项,今年暑期投资380万元新建24口教室的三层教学楼将投入使用。

“脚上沾多少泥,就能给群众办多少事。”为解决群众所盼,黄德如不辞辛苦,进省上市,邀请农业、水利、财政等行业专家和部门领导,出谋划策、科学规划。投资80余万元建成集村两委办公、医疗卫生和电商服务的二层新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农田水利配套项目被列入省农开“十三五”规划,新修水渠2000多米,1200多亩“旱憋岭”变成了“水浇地”,亩均效益增加600元。

强基,让群众感受到“暖味”

群众富不富,关键靠支部。在工作中,黄德如发现村“两委”班子的“领头雁”能力较弱,这些年一直想干事,但却因内劲不足,始终没能干成大事。为此,他从抓党建入手,以此为着力点,下活全村“一盘棋”,带领村“两委”成员和全体党员积极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定期组织集中学习和上党课,根据村实际情况,帮助“两委”班子完善村民代表议事、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等多项管理制度,并率先在全县推行“一部两会一专干”的新型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模式,以此提高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号召力。

同时,黄德如不断加强党员队伍和村干部领导的管理,对“集中活动日”“固定学习日”等活动实行严格的考勤,对于出勤率高、学习认真的党员,年度党员冬训会议上进行“大张旗鼓”的表彰。反之,对于出勤率低的党员,张贴在村旌功申明榜上给予“亮相”,一方面唤起落后党员的荣誉感,另一方面扩大先进党员的影响力,树立党员争当标兵的方向标。为让群众办事少跑腿,黄德如还在新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一楼设立一个占地40多平方米的便民服务中心,安排固定人员值班,除帮助村民解读有关政策法规外,还为村民代办需要镇村两级审批、盖章等事宜。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为帮助这一特殊群体,黄德如带领全村党员干群先后开展了“树先锋、筑堡垒、促发展”系列活动和关爱留守儿童、免费组织村民体检、农村妇女的劳动技能培训、产业带头人大比武、好人好事岗位认领等活动。今年3月初,黄德如针对村民饮水含氟性高等问题,积极响应县委组织的号召,及时在村中建立了“党员爱心水站”,目前已为50多户村民办理了水卡。

通过黄德如的不断努力,如今村“两委”班子成员讲团结、顾大局、守纪律、重实干,精神面貌明显改善,对待重大问题均能按要求进行集体讨论并听取民意,党员的身影活跃在村头巷尾,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员干部“为人民服务”的庄严承诺,和谐稳定的局面应运而生。

谋福,让百姓腰包“鼓起来”

有了团结有力的领导班子,如何带领村民走向富裕,成了摆在黄德如面前的第一要事。 

三铺村一直以传统农业种植为主,土地产出率低,为提高土地收益,实现精准帮扶,黄德如帮助村民解放思想、拓宽视野,鼓励群众尤其是党员要大胆地闯,大胆地干,帮助有能力、有实力、又有资源的村民走出去,从而带动村里的青年就业。今年,连云港健宝现代农业公司正在与村民协商,试点种植了800亩紫色马铃薯、紫薯、紫色无花果和紫色南瓜等“花青素”系列产品,并签订回购协议,预计每亩增收近2000元。三铺村先进党员李祥今年3月刚成立了东海县多彩花卉种植合作社,发展彩色菊花种植产业,目前已投放幼苗80余万棵。

三铺村以前生产经营都是“单打独斗”,农产品销售都是“提篮小卖”,规模小、效益差。如何让农产品销售也与时俱进,抢搭“互联网+”的快车,他主动联系网络公司江苏克灵斯通,双方达成合作协议,在淘宝网上成立“二亩田”农产品销售网店,村集体提供农产品,克林斯通运营销售。短短几个月,村里生产的花生、豆角干等农产品销售额近80万元。

在做好网店的同时,黄德如还积极推进传统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世林食品和网络公司“联姻”,强强联合,扩大农产品销售半径,每年消化50万亩花生总量,年销售产品突破5000吨。如今,“互联网+农产品”的销售模式让双店镇三铺村的花生米、绿豆、黄豆、花生油等农产品远销全国各地,贫困村群众的致富梦现已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

“在产业发展上,我还没有帮助更多群众找到一条更合适的致富路。”面对即将结束的两年挂职锻炼,黄德如愧疚地说,“但是,今后我还会经常和村组干部交流想法,在让大伙早日踏上共同致富路子方面,我做得还不够。今后,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不会忘记三铺村,因为这里是我的第二故乡。”

《连云港日报》2017年4月28日头版

 

友情链接
人民网        新华网        共产党员网        共产党新闻网        江苏省委组织部        江苏先锋        连云港市政府网        连云港党建网        东海县人民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