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民生之基,创业是富民之源。近年来我县通过优化创业环境、完善创业政策、树立创业典型、强化职业培训、搭建供需平台,在全县形成“培养一人、就业一人、致富一家”和“想创业者能创业、会创业者创成业、善创业者创大业”的生动格局,带领广大群众通过就业创业富起来。2014年荣获市政府“就业创业工作推进奖”,2015年获批“省级创业型城市示范县”,2016年荣获“全国人社系统优质服务窗口”称号。
拓宽就业渠道,开发劳务经济
建立健全农民就业失业登记、求职登记、农村困难家庭就业援助、农民创业服务等“四项制度”,精心打造“十五分钟公共就业服务圈”和“就业E图”,劳动者足不出户即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求职和培训,实现了就业服务信息全程化。率先打造苏北一流省五星级人力资源市场,全省创新开通“企业招聘直通车”,组织县内企业将就业岗位送到农民家门口。适时举办大型劳务用工招聘会和企业招聘周活动,促进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开展省级充分转移就业乡镇(社区)创建活动,目前,全县所有乡镇均达到省级充分转移乡镇的标准,2个社区被评为“省级充分就业示范社区”,每年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达1万余人,就近就地转移3000余人,转移就业率72%以上。目前全县在外务工农民工累计达36.5万人,年创劳务收入30亿元以上。
强化技能培训,提高致富能力
实施以新生代农民工为重点的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开展低收入农村家庭子女、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农村转移就业劳动力、登记失业人员和转岗职工、退役军人、残疾人免费职业培训行动,根据企业用工调研和社会需求分析,鼓励和推行“校企双师联合培养”,采取“企业下订单、机构列菜单、政府来买单”的“三单式”培训模式,开展育婴师、家政服务、珠宝首饰营业员、工艺品雕刻等热门工种培训,并提供免费职业技能鉴定服务,每年发证4300人以上,落实职业培训补贴400万元以上,惠及劳动者5000人次,努力提高劳动者就业技能,使职业技能真正成为通往致富路上的“敲门砖”。
优化政策扶持,激活创业主体
相继出台《东海县鼓励创业扶持意见二十条》、《东海县大学生创业就业税收相关政策》、《关于加强小额担保贷款管理的实施办法》、《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实施意见》等九大惠民政策,从创业培训、工商注册、资金扶持到企业孵化、税费减免、贷款融资,为创业者提供了全程帮扶。建立了1000万元小额贷款担保基金,为本县城乡劳动者创业提供融资服务。设立了2000万元的创业引导资金,通过初创补贴、创业带动就业补贴、房租和水电补贴等方式扶持创业者。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和培训实习基地建设,实施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专项培训计划,推广“创业培训+电子商务”模式,注重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落实返乡人员创业培训补贴、职业技能鉴定补贴、一次性创业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
为满足不同创业群体创业需求,全面打造了黄川镇“草莓种植基地”、石梁河镇“葡萄种植基地”等21个返乡农民创业孵化基地、东海大学生创业园——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新水晶城、国际珠宝城、水晶文化创意产业园等混合型创业孵化基地、淘宝街、秀水商业街等失业人员创业孵化基地。省级创业示范基地发展到3个,市级7个,县级17个,推动形成“一乡一品”的创业格局,带动25万人投身到水晶和硅工业产业创业大潮中,催生了农民专业合作社380余家,带动10万农户走上创业致富道路,中央电视台曾以《草莓为什么这样红》专题片对我县创业富民工作进行了专题报道。
注重典型引领,营造创业氛围
2009年召开了10万人的全民创业大会,农民企业家朱永波等10人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表彰,全民创业得到全社会关注。2014年-2015年,随着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推进,我县涌现出吴阳、王建球、周庚现等一批创业典型,由于创业带动就业成效突出,2015年被认定为省级创业示范县。2016年实施“凤还巢”计划,大批创业之士回乡创业,其中徐伟志先后荣获“中国创翼”青年创业创新大赛“创翼之星”、“中国好人”、江苏“最美大学毕业生”等荣誉称号,王建球获批市级创业明星。2017年,周庚现作为我县农民创业典型参加连云港市首届创业富民电视晚会。央视《两会走基层》、《致富经》、《聚焦三农》等品牌栏目5年来5次报道我县创业富民工作,向全国展示了我县创业风采。人社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信息》、市委办公室《调查与研究》也分别以“江苏东海就业创业工作成效显著”、“爱心筑巢,凤凰于飞”为题,推广我县创业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