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县人社局积极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把服务百姓、造福群众作为人社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一心一意做好事。方便快捷和体贴周到的人社服务,已成为凝聚民心的“连心桥”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助推器”。
办理业务“一条龙”
48岁的黄依娟家住县城铁路南,是一名下岗失业人员。下岗后她与丈夫在县城开办了一家洁具店,因资金紧张,她到人社局的二楼服务大厅小贷经办窗口,递交了10万元的贴息贷款申请,并到三楼的社保窗口缴纳了社保费用。
“平时生意太忙,以前办事要跑好几个地方,现在人社局都搬到一幢楼里办公,办事方便又节省时间。工作人员个个都是业务能手,咨询问题不会说‘不知道’,服务热情周到。”黄依娟说道。
县人社局将原来设在各个地方的机关保险处、医疗保险处、就业管理处等单位迁入人力资源市场。目前,人社局服务窗口有35个,工作人员70人,集就业招聘信息发布、求职登记、职业培训、就业失业登记、社保补贴发放及各项社会保险办理等公共服务职能为一体,向群众提供“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
服务群众“不间断”
为进一步树立人社部门良好的社会形象,全面提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县人社局针对一些群众对服务窗口“责任人因公外出离岗,事难办”、“到窗口办事有时要吃闭门羹”的问题反映较为强烈,全面推行“AB岗”工作制度,并将这一举措延伸到各乡镇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所。
“A岗责任人在工作日因公出差、开会、培训等原因离岗,由B岗位责任人代替其履行职责,解决了空岗、漏岗,导致群众跑冤枉路的现象。另外,‘AB岗’的执行加强了全体人员对业务的掌握熟练度,实现业务不分岗位,业务不定人员。”县人社局有关负责人说。
“AB岗”制度的实施,让办事群众随时都可以找到办事人员,做到随到随办,得到广大服务对象的好评。在全面实施“AB”岗制度的同时,县人社局还结合实际,完善原有服务规范,细化仪表着装要求,明确接待窗口用语和电话文明用语,以亮身份、亮承诺、亮标准的方式,做到服务受理零推脱、服务方式零距离、服务质量零差错。还建立健全首问负责制、全程代理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等一系列制度,用制度管人管事。
利用网络“促就业
过去,招聘、求职、投递简历、填表格等业务,必须去人才市场才可以办理,而现在只需用手机加入“东海人社12333”微信公众号。系统根据求职者学历、年龄、专业、特长等信息,优先推荐高薪资、对口专业的岗位;用人单位只需将企业营业执照及招聘信息上传至招聘专栏,便可以与应聘者“零距离”交流。
大学生赵晨成为首个使用“互联网+人社”系统的用户,进入就业信息库,选择查阅招聘信息、简历投放等版块。他反馈道:“这么‘高大上’的便民服务系统真是让我少跑很多路,还可以随时掌握就业信息,没想到我县人社局的服务这么‘新潮’。”另外,人社局通过微信平台发布赴外地高校招聘安排及路线公告,成功组织县内知名企业赴西安、郑州、青岛等地高校进行专场招聘会。据统计,今年通过网络服务平台成功申报22家就业见习基地,为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提供150个见习岗位,见习期为三个月,每人每月获得660元见习补助和一份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开展,使得县人社部门工作的“腿”伸长了、视野拓宽了。从细微处入手,人人都做“百事通”,在群众面前展现人社工作者良好的精神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