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025年 05月 22日 星期四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组工要闻
“金点子”叩开“幸福门”
信息来源:      更新时间:2014-04-07 13:23:59

 

“你看,这是2月底政府出资疏通4.6公里的排污排水管道。现在下再大的雨,我们也不担心出行不便了。”日前,桃林镇经营饲料的王老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由于镇区排污排水管道失修多年,遇到暴雨,桃东、桃北等镇区周边村积水长时间下不去,造成村民出行不便,孩子上学不安全,生产生活资料运不进来。年前,王老板在党委政府下发的调查问卷中,他和数十名群众将“疏通镇区排污管道”的意见写在了问卷上。没曾想,这么快事情就得到了落实。
采访中,笔者切身感受到了桃林镇党委政府干部俯身下沉,察民情、听民声、解民忧,践行群众路线,全心服务于民的实际行动。
“不以牺牲环境为发展筹码,坚持保护环境与节约资源并重。”
“我们的工业经济是要让更多的群众享受到发展的成果,决不以牺牲环境作为提升GDP的‘筹码’。”桃林镇党委书记薛剑说。在对征求意见的梳理中,该镇发现有38%的群众对镇区内废旧汽车零部件及废旧金属回收造成的环境污染说“不”。为此,该镇通过多次班子专题会议研究,最终确定“桃林工业必须走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双赢”的发展之路。
说一尺不如干一寸。如何将口中的话变为实际行动,该镇动了不少脑筋。在面对镇区内300多家经营大户,年产值18亿元的“巨额”数字的同时,该镇也看到了年产生各类废旧金属60万吨,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及流失。
建立一个循环经济产业园区迫在眉睫。该镇在镇驻地许徐路两侧,规划出276.02公顷土地,对当前带动8000人就业的废旧汽车零部件及废旧金属回收群体进行了资源整合,走有序、规范化管理道路。同时,借助当地丰富的废旧钢材资源,不断加大本土企业的培育和招商力度,引导艾伦钢铁、兰天车轮、中兴钢圈等本地企业不断加大技术改革、提升生产能力。同时引进总投资6.5亿元的闽东金属制品公司,该项目达产后预计年产型材10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33亿元。该镇又于去年引进了江苏华宏科技投资3.2亿元,年产30万吨的炉料项目。预计今年10月份建成,年可消化当地30万吨废旧金属,极大地改善了环境污染问题,并减少了有限资源的浪费。
由于桃林镇在发展工业经济中,坚守资源保护与节约利用相结合的经济发展规律,今年初,该镇循环经济产业园区获批省级“城市矿产”示范基地。
发展只有逗号,没有句号。“今年,我们在不断做大做强循环经济产业园发展的同时,还将积极申报国家级‘城市矿产’示范基地。”面对桃林镇未来的发展,薛剑说。
“要敢于亮出工作的短板,群众的意见就是我们工作的坐标。”
“征求意见的目的,就是查找我们在为民服务过程中还存在哪些不足。”镇长李斌道出了发放10175份调查问卷的初衷,“现在,我们就是把群众的意见作为工作的坐标,把百姓的期盼作为我们工作努力的方向,把转变作风作为自觉行动。”桃林镇通过梳理征求来的意见,整理出涉及经济发展、民生实事、精神文明等三大类共性问题31条,涉及全镇21个行政村的个性问题66条。并在今年1月份召开了全镇机关站所、村主要负责人会议,力求通过一个月时间,将能立即整改的问题化解到位。
“下水道整改,政府每米补贴3元。”陈州村党支部书记刘长告诉笔者。在现场看到一台小型挖掘机正在不停地舒展臂膀,将淤积在渠道内多年的淤泥挖到一辆辆运输车上,紧跟其后的工人们忙着用混凝土对渠道两侧进行加固,不远处,一伙人正在往渠道上添加预制好的水泥板。镇党委宣传委员程红艳介绍,眼下全镇21个行政村正紧抓当前雨少天晴的有利时机,全面掀起村庄环境整治热潮。目前,各村已完成整改下水道4.2万米,清理生活垃圾300余吨。
与清理下水道同样热火朝天的还有镇区战备路两侧河道的清淤、拆除,对村“三资”、徐许路两侧私搭乱建进行清理、实施水厂改建工程等。
针对村民反映农村盖房无统一规划,造成邻里之间产生矛盾的热点问题。该镇今年2月份实行职能部门联合行动,国土、城管、供电、公安职能部门向镇政府统一交纳保证金3000元,各行政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各交保证金2000元,并明确各家单位职责。该镇规定对农民没按照“四统一”建房的,各村又制止不到位的,每次扣除村主要负责人500元;相关职能部门接到报告后没有及时处理的,每次扣除牵头部门保证金1000元;相关部门配合不到位的,每次扣除配合部门保证金500元。“这种连锁效应,我们非常赞同。” 西石埠村农民李树财如是说。
“我们还通过征求来的意见,启动建设一个便民服务中心。”李斌讲道。桃林镇区域面积169.8平方公里、21个行政村、人口7.8万人、南北长25公里。该镇针对有些村民需要到镇驻地找相关部门办理审批手续时,有时一天下来也没有办完的实际。筹集资金360万元在镇区新建了一座建筑面积达3000平方米的便民服务中心,将镇区所有具有审批职能的部门,实行统一办公,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破解群众办事烦、办事难问题。该中心今年5月底将投入使用。
“要让各村唱出最美声音,给人民群众带来幸福才是根本。”
“如何将上级的惠民惠农政策和镇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在最短最快的时间内传播到村民的耳朵里?”这是该镇一刘姓村民在征求意见表上写出的一段话。
怎么解决?一时间,该镇党委政府一班人陷入了沉思。“用村广播?”“这个点子好!”镇党委副书记居锟想起当初找到破题方法时的兴奋,至今记忆犹新。为此,该镇投资20多万元,在21个行政村和35个自然村安装了56个广播喇叭,每个村统一配备了宣传员,在经过镇统一培训后,由镇文化中心牵头自办“桃林之声”广播节目,一天播报三遍,每档一个小时,让“沉睡”多年的村广播开了“嗓”。
“通过广播站,不仅可以更好地将上级政府的信息政策、村里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及时、深入地宣传,我们还将村里的好人好事播送出去,弘扬社会正气。对于一些不文明现象,我们也会适时、适当进行批评。此外,我们还播送一些农业科技信息,帮助老百姓致富。通过几个月的广播,邻里闹矛盾的少了,互相帮助的多了;夫妻吵架的少了,家庭和睦的多了;好吃懒做的少了,勤劳致富的多了。”桃北村广播宣传员马慧心满心欣慰的讲。
“别看这‘家伙小’,还真管用!”村支部书记苗昌学讲。在今年合作医疗费用收取过程中,该村借助广播,每天三遍宣传合作医疗政策、补贴标准和大病救助案例,村民参合率由去年的90%提高到99%。
“过去,组织宣传车巡回村里跑着宣传,村民也不一定听明白。”镇农技中心主任赵保伟说:“效果不好,既浪费财力又搭上人力。后来,我们就利用村广播宣传,一声喇叭响,全镇农民坐在家里就能听得明明白白。”
如今,桃林镇发展高效农业突破5万亩,占耕地总面积60%;设施农业面积4万亩,占比全省领先。拥有各类专业合作社和农户专业协会70多个,参与农户达1.3万户。北芹村蔬菜合作社被评为“国家级示范合作社”。
除此之外,该镇还结合群众反映没有休闲娱乐场所的问题,投资300多万元在新区新建一个广场,配套建设了羽毛球场、篮球场等设施。对桃源广场进行了修建,每天晚上都聚集300多名群众在此“happy”。结合本地千年古镇的文化氛围,该镇还筹建了一座全市首家乡镇民俗文化馆。
什么原因导致个别“金点子”未落实?笔者追问道。“有些‘金点子’因需要上级多个部门协调,现在解决起来还存在一定困难,不容易一下子落地。下一步,我们还将继续努力, 想尽一切办法给群众带来幸福。”薛剑回答。
 
 
(《东海日报》,2014年4月3日,1版)
 
友情链接
人民网        新华网        共产党员网        共产党新闻网        江苏省委组织部        江苏先锋        连云港市政府网        连云港党建网        东海县人民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