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组工干部”】
基层组工干部要时刻带着“泥土味”
山左口乡党委组织委员 张敏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全党同志必须牢记,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基层组工干部是党和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担负着密切联系党员和群众的重要责任。基层组工干部的一切活动,都在老百姓的眼皮底下,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关系到党的形象,都影响到人民群众对党组织的感情。因此,基层组工干部要时刻带着“泥土味”,在感情上贴近群众,在行动上服务群众,在成果上惠及群众,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
带着“泥土味”要求基层组工干部在感情上贴近群众,变“身入”为“心入”。俗话说,“锅不热,饼不贴”。群众是最讲感情的,你的心与群众贴得有多近,群众对你的情就有多深。如果把联系群众当作“差事”去完成,蜻蜓点水,走马观花,“身入”而未“心入”,就看不到群众的“真容”、听不到群众的“真言”,群众也会望而却步,敬而远之。只有脚步向下走,多到田间地头,多坐板凳炕头,才能摸准群众的脉搏,贴近群众的心窝。只有身子往下沉,到群众中去,拜人民为师,才能向群众学本领,增加干好组织工作的“底气”。特别是在选干部配班子、建队伍聚人才、抓基层打基础的时候,更要心入基层接“地气”,了解群众的真实意愿,汇集群众的聪明才智,冷静思考,反复论证,提高基层组织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带着“泥土味”要求基层组工干部在行动上服务群众,变“心动”为“行动”。常言道:“心动不如行动。”万事的开始在于心动,成事的关键在于行动。服务群众也是如此,光心动不行动,只是空想主义者。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你帮他们做了什么事、解决了什么困难,群众心里亮堂得很。新时期组工干部的优秀代表李林森,之所以深受群众的爱戴,就在于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服务党员、人才、干部、群众,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直到燃尽生命的最后一刻。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盼我有所为。组工干部要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求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尺,心随行动,行随心往。多为群众办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切不可把服务群众说在嘴上、写在纸上。
带着“泥土味”要求基层组工干部在成果上惠及群众,变“蛮干”为“实干”。“蛮干”误事,“实干”兴业,“好心”更要把事办好。在利益多元化、观念多样化的时代,群众工作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这“宗”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只要尊重群众意愿,维护群众利益,就没有解决不好的问题、办不成的事情。对群众的诉求,要敢吹“冲锋号”,敢啃“硬骨头”,少讲不能办,多想怎么干,少讲困难,多想办法,分清难易程度,区别轻重缓急,干不出成绩不松劲,抓不出实效不撒手。基层组工干部应该把密切联系群众的最大政治优势发挥好,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中发挥表率作用,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
地址:连云港市东海县晶都大道县行政中心 苏ICP备050836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