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水晶之都党旗红专题宣传
张湾乡:“三心”成就富民路
作者:刘希龙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09-25 18:18:05

——记优秀共产党员唐兆芹先进事迹

唐兆芹,男,汉族。196011月出生于张湾乡七里桥村一个农民家庭,高中文化,2003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201010月任张湾乡昆山流动党支部书记,2011年任张湾乡七里桥村党总支书记。他2003年起开始从事吊车经营,短短的几年间成为当地首屈一指的吊车专业户。

在张湾乡,提起唐兆芹,当地的干部群众都不由地竖起大拇指赞道:“唐兆芹真不简单,一个地道的农民儿子,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凭着对农村有着深厚感情,带着一股锲而不舍为民办事的韧劲,他把全部的精力和心血都倾注在兴村富民上,在他任七里桥村党支部书短短的时间里,瞅准时机发展吊车装卸业务。一门心思‘恒心’创业;无私帮助贫困户,‘爱心’奉献孝敬老人;‘真心’服务带领周围村民共同致富。”

目前,在他带领下,全乡发展吊车1000多台套,年创收10亿多元。

“恒心”创业走上致富路

唐兆芹姊妹兄弟7人,他排行第二,平时穿戴整洁利索,一副精干的样子。

早年,他在村中当过计划生育专干,那时年轻、浮躁,加上家庭兄弟姊妹多,生活特别艰辛,动不动就发脾气。面对这种情况,妻子马秀平给予他最需要的理解和关心,她比丈夫更加焦虑,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才能让这个家多一些欢笑。妻子马秀平和他一起,多方收集信息,寻找致富门路。七里桥村靠近市区,信息传播快,村里老早有村民在市区玩吊车,说白了,也就是给人当司机——开车的,自己并不拥有吊车。那时,他始终抱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今后自己给自己开车。2003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搭同村的一些人顺风车去苏南玩,说是出去玩,其实那也是考察,更多的时候是打听,到了南方不时地东问问西问问,他看到南方有许多地方吊车在工地进进出出,非常忙碌。交谈中,他发现当地的吊车收入可观,瞅准了南方发展吊车行业的巨大潜力,回来后就动员邻居、亲友搞贷款,上吊车。为了印证自己的判断,他不顾亲朋好友的劝阻,自己贷款47万元,从亲戚朋友那借来8万多元,凑足了12万元付清了银行首付款购买了一台16吨吊车,只身前往昆山打拼闯荡,不到两年的时间就还清了贷款。小试身手,就让他尝到了甜头。

“爱心”奉献真情暖他人

唐兆芹小时候就乐于助人,团结身边的小朋友,时时以雷峰为榜样。长大成人后,他那颗善良的爱心越来越大,见到需要帮助的人,都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尤其是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后更加突出。

无论七里桥村的孤儿还是困难群众,哪家有了困难,他都给予力所能及帮助。2010年中秋前夕,远在昆山打工的他,当他得知张湾乡党委、政府在投资改建张湾乡中心敬老院时,筹资遇到困难,立即带头并动员张湾乡昆山流动党支部的党员和其他外出务工人员,积极回乡参与慈善公益募捐,以实际行动诠释来源于社会、回报社会的现代财富观。他毅然捐出1.5万元,在他的带动下,外出务工人员向敬老院捐款近10万元,为张湾乡五保老人的集中供养乃至全乡的敬老、爱老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真心”为民走上共富路

七里桥村位于东海县张湾乡东北部,紧邻连云港市区,全村718户,3204口人。2010年担任昆山流动党支部书记的唐兆芹常说,当干部不是自己的愿望,能带领群众走上共同富裕路让大伙过上好日子,这才是自己的愿望。

经过多年的打拼,唐兆芹由当地一个并不富足的家庭变成了首屈一指的富裕户。目前,他手头上已经有8吨、25吨、50吨各类吊车6台套,固定资产达500万元。在外多年经营和历练的唐兆芹,练就一双慧眼。他发现,因为不是本地人,他们这些开吊车的人经常受外地人欺负,生意不好揽,工钱不好要。作为昆山流动党支部书记的唐兆芹在工作之余,他时常为如何才能改变这种被动的局面而深思。一次在酒席桌上听到一个朋友提起了外地人为了不受人欺负,成了一个什么协会,他暗暗记在心中,回到住所后,他把本村的几个人召集了过来,把这个想法跟大伙一说,都说可行。说办就办,在他的组织带领下,2010年张湾乡昆山吊装行业协会终于成立了。为了充分发挥流动党支部的组织优势,他不计个人的得失,义务给大伙服务,外出联系客户,四处招揽生意,对外协调工作和当地搞好对接。帮助同村想搞吊车的群众协调贷款,与他们结成帮扶对子,可观的效益让群众发展吊车的热情空前高涨,真正实现了从心动到行动。如今,该村拥有各类型吊车有500多台,并带动全乡发展吊车1000多台,年均收益达10亿元,成为该乡带民致富的一面旗帜。

成绩源于努力和奋斗。为此,自2010年,唐兆芹先后两次获得乡纳税大户和优秀党支部书记等荣誉称号。

 
人民网连云港党建网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中国江苏网中国共产党江苏省委员会中共江苏省委组织部
群众路线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共产党员网连云港政府门户网连云港党建网东海县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