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杭州市以“五好”服务型乡镇(街道)创建为主抓手,探索科学方法,推广规程规范,以上率下、抓镇促村、抓人促事,有效提振乡镇干部队伍精气神。
市委强调一级有一级的责任和担当,推动乡镇干部抓实一线站好岗、放好哨。市委书记龚正主持召开多个会议,对强化乡镇工作作出部署、提出要求。各区、县(市)委书记通过例会部署、督查落实、考核评议等多种办法,层层传导压力、持续不停推动,开创了重视乡镇、关爱乡镇、大抓乡镇的良好局面。深化基层党建“三级联述联评联考”制度,全面推行乡镇党代会年会,试行街道党员代表会议制度。特别是乡镇党代会年会,干部口头述职、代表当面询问,现场测评、当场公布,远程直播、评议反馈。全市所有乡镇都召开了党代会年会,41个街道探索街道党代会制度,1246名党(工)委班子成员进行公开述职,10456名党员代表参与监督评议,1779名普通党员旁听会议。督促各地以“五好”服务型乡镇创建为主抓手,分类建立科学具体的考核细则,强化考核结果运用,让乡镇干部干有方向、赶有目标。2013年,全市有168个乡镇创建为“五好”服务型乡镇,占总数的88%。出台《关于树立正确用人导向,提振干部精气神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完善干部能上能下制度的意见》,开展“提振干部队伍精气神集中行动”,使比学赶超、干事创业成为乡镇干部队伍的主旋律。强化常态化分析研判乡镇干部队伍机制,推行乡镇领导班子和干部干事创业承诺践诺制度,落实岗位目标责任制和工作项目化制度,建立重要工作和重点项目进展情况明查暗访、定期通报制度,推动乡镇干部在“晒举措、赛实绩”中履职尽责、创先争优。今年以来,已开展2次专项督查,督查结果予以通报。
深化走村访户,以“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片组户联系”为基础,将全市10748名乡镇干部全部纳入网格,做到一名乡镇干部承包一个网格,对网格内的联系户进行全面走访,与网格内企业负责人、种养大户、信访户、困难户等重点户保持常态联系。坚持挂牌上岗、住夜值班、每周固定服务日等制度,明确干部“走访三亮牌、进村十必访、联户八必到”等要求,记好服务百姓档案和民情日记,并定期检验走访熟悉程度。截至目前,全市乡镇干部已累计走访农户62.75万户,占总农户数的57.79%,发放民情联系卡132万余张,其中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走访1.66万户。按照“重在解决问题、重在取得实效”的要求,实行办事首问责任制、领办销号制和限期办结制。区、县(市)委普遍建立起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乡镇统筹上报、职能部门联动服务的社会管理服务协作平台。乡镇党委定期召开社情民意分析会,对查摆的矛盾问题进行综合研判,动真碰硬改作风、解民忧、树形象。全市乡镇共查找出问题9.53万个,认领群众“微心愿”1.3万余个,建立服务群众制度271项。督促各地通过梳理分析走村访户工作中征求的意见建议,倒查“四风”问题根源。目前全市乡镇已整改问题3.64万个,整改率达38.19%。
着眼于建立一套科学管用的乡镇党委工作方法和运行机制,试点探索乡镇基本工作规程,协同推进中心镇扩权强镇工作。乡镇基本工作规程在改革运行机制、提升治理效能上作了探索。比如在强化党的领导方面,突出乡镇党委在乡镇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厘清党委、人大、政府的职责边界;在议事决策方面,设定“提出议题、调查研究、制定方案、讨论决定、形成纪要”五步决策法等。通过深化中心镇行政体制改革,对27个中心镇的环保、卫生、安监等与区域发展核心功能相匹配的职责权限进行有效归位,使乡镇党政一把手更能集中精力谋划发展、造福群众。落实扩权强镇改革要求,推进“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和分行业审批标准化建设,梳理下放权限40项,进一步提高中心镇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通过推动市县优质干部教育培训资源向乡镇干部倾斜延伸、市县与乡镇之间、区县协作单位之间互派干部挂职、“五个一百”年轻干部梯队培养等举措,提升乡镇干部干事创业能力。通过加大面向基层一线人员选拔乡镇党政领导干部力度、工资待遇政策向乡镇干部倾斜等举措,强化基层导向。去年以来,新提拔的550名区、县(市)管领导干部中,有乡镇等基层工作经历的占79%。通过改善办公和住夜设施、落实带薪年休等举措,改善乡镇干部的待遇条件。通过完善乡镇领导干部分类考核、合理设置考核指标、严控“一票否决”事项等举措,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乡镇干部。
(《中国组织人事报》,2014年5月16日,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