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抢收菜籽时,村里不是‘请不到’收割机,就是村民为抢收割机闹得不可开交。今年,我们村的下派干部联系帮扶资金,为村里买回两台大型收割机,全村上万亩庄稼再不用为收割发愁了。”内蒙古包头市固阳县兴顺西镇公合当村村民刘如福说。
公合当村的变化是包头市开展干部下基层办实事的缩影。今年3月以来,内蒙古包头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要求,深入开展以“下农村、进社区、驻企业;解难题、惠民生、促发展”为主要内容的党员干部“下基层办实事转作风”活动。9000多名党员干部下到基层,办了实事,成效显著。
建点扩面,结对帮扶全覆盖
“党员干部下基层,务必要见到实效,绝不能流于形式。”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包头市委书记郭启俊说。
包头市把开展下基层活动作为转变干部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载体,并将活动具体细化为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指导员、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指导员、后备干部挂职锻炼和支医、支教、支农、扶贫等7种方式予以实施,共计9000多名干部深入基层结对共建、定点帮扶。
“实现富民强市,农村牧区仍是重点和难点。”包头市委副书记、全市党员干部下基层活动领导小组组长苏誉表示。包头市委直接选派1050名党员干部深入基层,其中选派到农村牧区开展对口帮扶,支医、支教、支农、扶贫党员干部达800人。
因有大量城市人口集中在街道社区,包头将下基层活动的面由农村牧区拓展到城市社区,实现了全市所有嘎查村和社区定点帮扶全覆盖。在抽调党员干部下基层的同时,包头还抽调文化、医疗、农牧等专家到基层一线开展多种服务,增点扩面,解决基层实际问题。
截至目前,包头市、县两级所有部门、单位、企业和驻市(县)单位都承担了下基层任务,与961个嘎查村、社区结成共建、帮扶关系。
三管齐下,加强督查重实效
“干部下乡,好比皮球被手按入水。领导从上面看,球入了水;群众从下面看,球却还在水面;手一放,球就会弹出了水面。”这是群众对下基层中“走过场”现象的戏谑。
“要让‘皮球’沉入水底,必须建立刚性制度进行制约。”包头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索耀乐说,“我们通过‘领导抓、抓领导和群众评’三项举措,努力确保干部下基层活动落到实处。”
包头市成立了由市委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和5个工作组,各工作组根据本组特点、职能目标制定工作台账,台账内容包括帮扶单位和个人活动安排、驻点调研活动情况、计划解决的具体问题、帮扶资金或项目、完成时限等,组织下基层干部认真填写台账,并汇总备案,每半年通报台账落实情况。
为提高积极性,包头结合正在开展的创先争优和“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要求各部门各单位就帮扶工作向市委和基层单位“双向承诺”,年中、年底“双向述职”,并与实绩考核挂钩,将下基层服务情况纳入当年本地区本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
包头市委还统一印制下基层干部工作满意度测评表,由广大群众评议,评议结果记入本人档案,作为评优评模、选拔任用的依据。
“通过群众评议干部,避免以往‘自己评自己’的弊病,让领导干部明白群众满意与否才是考核的标准,为民服务自然尽心尽力。”青山区委副书记、党员干部下基层活动领导小组组长邹龙汉说。
帮亲助亲,解决难题促发展
“过去只知种地放羊,封山禁牧后不知该干啥,幸亏下派干部,上门帮助我们协调资金、联系销路发展圈养绿色土鸡,今年在下派干部帮助下,我家又扩大了规模,感谢下基层活动!”土右旗九峰山管委会香桂铺村村民韩玉珍说。
各旗县区广泛动员下基层干部深入一线,转变工作作风:土右旗开展“四进家门”活动,青山区以服务农村为核心深入开展“5+1”结对互帮活动,东河区实行“重心下移、事权下放,面对面服务群众” ……截至目前,下基层干部帮助600余个嘎查(村)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充分发挥个人在技术、信息等方面优势,协调争取资金、项目,已确定帮扶开发项目1128项,其中开工783项,完工409项;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2458个,化解信访积案456件。
活动不仅使群众受益,下基层干部以群众为师,接了地气,长了才干。“到农村下基层,就得把心埋到村民庄稼地里,用心浇水、施肥,才能有收成,才能做好农村工作。”青山区兴胜镇党委书记洪伟说。
“现在,干部主动找我们了解情况、解决问题,在蔬菜大棚里、村民炕头上沟通工作,真正架起了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连心桥!”王老大村党支部书记宋美珍说。
(信息来源:《人民日报》2012年10月05日 第01版: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