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庆的鞭炮声响起,石湖乡水库村里发生一件稀罕事:尤塘村委会的村干部们把“捐资修路情义深,致富不忘众乡亲”的锦旗送到了该村党支部副书记张连科的手中,感谢他为该村爱心捐助了3万元。原来,尤塘村仅有1300口人,一事一议的4万多元资金与村庄道路改建所需的成本相距甚远。家境富裕的张连科在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承诺自掏腰包为他们垫资3万元,帮助该村凑齐这至关重要的“改路钱”,让尤塘村的村民们能早日告别土路、迎来干净平整的水泥路。据路边“凑热闹”的水库村村民们介绍,张连科不仅是个雷厉风行的村干部,更一直是个乐善好施的热心人,帮助过许多需要帮助的村民。提起他,没有人不竖起大拇指,夸一句“好人”。
张连科早些年一直从事农村红白宴席的“包桌”服务,家里有一个营业中的饭店,还开了小超市,年收入可达20万元,是村子里有名的“富户”。“包宴席的时候常常会去别的村,走街串巷的,见到了不少没见过的人和事。”张连科回忆起自己做好事的起点,正是由于一次不经意的“包桌”。2008年,他承包了小岗村一户农家的喜宴,在来回搬运食材准备宴席的途中,他发现邻居一户老太,八九十岁的年龄却一人独居,生活困难到连一块切菜板都没有,院子里采摘下的蔬菜只能放在一个破椅子上切。“这个画面对我触动很大。以前在自己村里也见过贫困的,但没想到会贫困到这个程度。可能由于种种原因,没有人去救助她,那我作为一个不愁吃不愁穿的‘有钱人’,看见了就该搭把手、忙个忙。”自此以后,忙着生意的同时,张连科总要更加注意身边是否有需要帮助的人,“对我个人来说,就是顺手做来的一点小事。但对他们来说,兴许就能帮上大忙,点燃他们生活的信心和希望!”
2012年,“好人”张连科经村民推荐,走上了水库村党支部副书记的工作岗位。入了党、当了“官”的张连科,随着知识的提升、眼界的开拓,对村里的孤寡老人、残疾人和贫困户的帮扶范围和力度更光更深了。在按时下达政府的各类补贴和惠民政策之余,他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到敬老院去走一走、看一看。“长时间不去,就感觉少了什么。”张连科贴心的关怀,让老人们的心头暖暖的。2013年,石湖乡的连云港残疾人艺术团到村演出时,演员们展现出的生动的残疾人生活经历和精湛的表演才艺深深震撼了张连科,他不仅当场捐献了3000元钱,还带动村里的其他村民慷慨解囊,一张张深绿色、鲜红色的钞票,不断送到残疾演员们的手中。每每想到当日团员们饭盒中的腌白菜,张连科总是担心孩子们营养跟不上,坚持不定期地为他们送上新鲜蔬菜和做好的鸡鸭鱼肉。逢年过节还要专程送上千元的慰问金和慰问品,让他们不必为衣食烦忧。除此之外,每年的儿童节、教师节,村干部走进村小学和幼儿园发放村委慰问金的时,他还要再默默奉献上自己的一份爱心。这些年,这些事张连科一直在做,从不间断,每年他都要捐献扶贫爱心款项10000多元。在他的带动下,村委党员干部们纷纷学习,即使经济条件有限,也要为民多办实事。这一点,每个村民都颇有几分感受。
“我这个人,不管是干啥事,决定做了就要认真做,而且要做得比别人好!”这是张连科担任村干部的抱负,也是他做人做事的一贯信念。走上了这个岗位,他发现村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远比自己当初想象的要多,老百姓的期待远比自己所认为的深。“既然我上来了,就要让他们感觉到不一样!”张连科参与的村庄道路改造、亮化工程、农村环境整治和秸秆禁烧等工作都完成得十分出色,另外,他还在2013年自费为村里的主干道安装了四道减速带,让进进出出的村民们一改经常车辆磕碰的窘境。路灯老化锈蚀了,不用村民们“声讨”,他发现后就自动从钱包掏出四五千元修缮完毕。村民张大庆说:“村里后来安装了100多盏路灯,在俺们心里,还是他修的那些灯亮堂!”而60多岁的村民代表李怀友认为,张连科这个人“管”:“俺庄的干部要是都能像他一样,那就行了!”
张连科每天都干劲十足,即使有人背后酸溜溜地说他“有钱没捞着花”“有钱瞎嘚瑟”,他也轻轻一笑,从不把这些冷言冷语放在心上。“我的思想是不会变的。不管别人怎么说,在我能力范围内的,能帮助别人生活得更好我就高兴,更不用说我家老婆、儿子、儿媳都是一副热心肠,对我很支持,做了咱就得做好!”张连科不爱听村民们叫他“张书记”,他更喜欢别人亲切地喊一声“胖子”。“胖子,俺们这边有什么什么样的问题,你快来看看,解决一下。”每到这时,张连科就笑呵呵地站起身:“走嘞,走着!”
(信息来源《东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