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运波,1958.1-1964.9,认真完成上级安排的各项任务,产粮150万斤,清理渠道5800米,建桥一座;董德志,1964.10-1977.6,认真完成各项任务,产粮250万斤,清理河道5000米……杨志波,2014.1至今,村绿化种植柳树350棵,金叶女贞780棵,小王庄改厕农户280户,清理河道5000米……”近日,记者在平明镇村支部公示栏看到,历任干出成绩的村支书,均榜上有名。图文并茂十分醒目,村民不时驻足观看。在全镇,所有行政村都有这样的业绩榜。
采访期间,记者注意到,整个“业绩榜”不足10平米,用文字、数字、图片等形式集中展示了自1958年以来各个时期的发展状况、历任党支部书记简历和主要业绩,并按照任期先后顺序以条目化的形式逐一列举每位支部书记的基层党建和民生实事工作情况。“业绩榜放在每个村醒目位置,接受党员群众监督,确保每项成绩实实在在。”镇党委组织委员江伟伟介绍。
近年来,为更好地促进全镇村党支部书记履职尽责,为群众谋利益、为老百姓造福,平明镇创新做法,于去年2月份在13个试点村率先建立业绩榜制度,并于今年5月份在全镇24个行政村开始全面推广。
“以前只埋头干活,干了什么,群众不知道。有时工作尽力干了,但做得不好群众还指指点点,打击了积极性。”谈起业绩榜,纪荡村现任支部书记杨志波感叹说,“你别看业绩榜板块虽小,效用可一点也不弱。业绩榜上,大家把工作晒一晒,没有成绩,咱就做出成绩;有了成绩,咱就做的更好,群众看的见,我们也踏实。”
业绩榜晒出了成绩,晾出了各村党组织书记创业干事的激情和热情。截至目前,全镇26个村党支部书记累计为民办实事、办好事46件,化解矛盾纠纷148件。村庄旧貌换新颜,道路通了,环境好了,信访矛盾也大大削弱。
以前,肖庄村没有一条像样的村庄道路。今年4月份,该村支部书记带头进行村庄环境整治,疏浚沟渠12千米,村干部垫资铺设水泥路2条,总计1.2万平方米,所有沟渠路道全部实现绿化。
作为埠上村上一任支部书记,朱尧图在任期间开设石子厂,并带领村民进厂务工,千方百计增加村民收入,并由村“包揽”村民所有合作医疗12万元。同时,坚持村级财务公开,进一步完善村庄道路,修砂石路4500米、水泥路2500米,建化粪池100个、路灯270盏。“朱书记业绩那么好,对我是一种鞭策,是压力,也是前进的动力!”现任村支部书记朱华伟说道。任职以来,他坚持以前任支书为榜样,自筹7万元装修村部,筹资5万元进行村部改建,并自费出资1万多元维修村内路灯,同时对村里的“沟渠路道”进行了修整,方便村民生产生活,群众都很满意。
“我们的目的就是要督促、鞭策上、下任村支书能对标定位,寻找差距,竞相赶超,多为老百姓办些实实在在的事,为广大群众谋福祉。”江伟伟介绍。业绩榜有没有效用,还要看群众满意不满意。据了解,该镇还建立了党支部及支部书记任期承诺制度,从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以及管理民主5个方面细化目标,详细地介绍各村承诺的事项、拟完成时间以及推进情况,定期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同时,由党委组织办牵头,组织村党员、群众代表参与干部述职,进行目标完成情况考核。经过综合打分后,成绩将进行镇村双向公开。镇里还结合村党支部考察调整和村党支部换届,对支部书记业绩榜实行动态管理,每三年调整、充实一次新内容,促使全镇在职的村党支部书记比学赶超,争创一流,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领头雁,奔向小康社会的排头兵。
(信息来源《晶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