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组织建设
安峰镇推行党员分类管理激发基层组织活力
信息来源: 更新时间:2013-07-21 17:18:47
安峰镇通过对在职党员、无职党员、流动党员、特困党员实行分类管理,进一步激发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活力。
一是“岗位目标式”管理在职党员。制定机关、站所在职党员岗位工作目标,落实定职定岗工作机制,设立“共产党员先锋示范岗”、“服务示范窗口”等岗位服务窗口,全部党员干部实行挂牌上岗。对机关站所在职党员工作情况及挂钩村委会工作情况进行考核, 接受群众监督,并将评议结果作为年终综合考核依据,全面激发党员服务群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是“设岗定责式”管理无职党员。根据村情和党员队伍实际,设立政策宣传、矛盾调解、科技扶贫等近15个岗位,采取党员自愿与组织安排相结合的方式,组织375名55岁以下农村无职党员根据各自特长选岗,让无职党员有职、有岗,并对表现优秀的党员给予年度嘉奖,增强了党员的责任感和荣誉感,有效解决了农村党员干部人手不足、党员管理难问题。
三是“联系服务式”管理流动党员。对流动党员实行“持证”管理,给外出时间6个月以上的流动党员办理《流动党员活动证》,通过“1+1”(1名流动党员确定1名联络人)联络方式,及时了解流动党员的工作生活状况、学习活动情况,加强流动党员与组织的联系,实现流动党员动态管理全覆盖。
四是“结对帮带式”管理困难党员。健全完善党员领导干部结对联系困难党员制度,对困难党员实行“结对帮扶”服务,通过“一帮一”、“多帮一”结对帮扶,及时给予节假日慰问和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的帮扶。目前,全镇46名党员干部与46名困难党员、138户困难党员群众结成帮扶对子。
(责任编辑:杨寿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