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025年 05月 22日 星期四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基层组织建设
双店镇竹墩村“三招”走活“一盘棋”
信息来源:《今日东海》      更新时间:2013-05-23 09:23:22

初夏时节,走进双店镇竹墩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派如火如荼的新农村建设场景,只见一座座新建的楼房正忙着粉刷封顶;宽敞整洁的水泥路两旁,一栋栋温室大棚泛起白色的“光芒”,一个个村民在设施农业园里采摘鲜切花……这是近年来竹墩村党支部一班人团结和带领全村广大干群,坚持以“富民、惠民、为民”为己任,进一步开拓创新,突出抓好支部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和基础设施建设迸发出的活力源泉。

抓支部建设,增添组织活力。常言道“群众富不富,首先看支部”,竹墩村党支部始终把自身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努力打造坚强有力的支部班子和团结奋进的党员活力团队。建立和完善了村民议事、党员学习和村级事务民主决策等制度,使村级各项工作更加公开、透明,井然有序。积极探索农村管理新摸式,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以村民小组为片区建立了5个党小组,明确每个党小组由一名支部委员定点联系,并细化了党小组的工作职责,要求党小组定期向支部汇报工作情况,并充分发挥党小组的“五员”作用,就是做惠民政策的宣传员、做经济发展的推动员、做后备队伍的培养员、做矛盾纠纷的调处员、做乡风文明的传播员。还落实了支部委员包组、党员包户等联系群众制度,积极引导党员投身于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行动中,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注重抓好发展党员工作,近年来,在农村致富能手中发展党员4名,增强了党员队伍活力。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平台,定期组织党员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农业实用技术,提高了党员的“双带”致富能力。通过不断健全工作机制,该村党支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整体战斗力、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抓产业结构调整,增强发展动力。传统农业种植只能解决群众温饱问题,要寻求富民增收之路,就必须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大搞高效设施农业,鼓励群众放开手脚,扩大规模养殖,村党支部一班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达成了共识,身体力行投入到发展高效鲜切花和无公害蔬菜种植之中,用真抓实干点燃全村群众的“致富燎原之火”。书记梁善义办起了农资销售门市,全力做好化肥、农药、农膜,新品种引进和新技术推广等服务,并发起种成立了鲜切花蔬菜种植协会,从产、供、销等方面对菜农进行全程指导,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有我早”的原则选择鲜切花蔬菜品种,提高了产值与经济效益。目前全村已发展鲜切花蔬菜种植户35户,建起高标准温室大棚75栋,规模种植面积200余亩,年可创收80万元。村党支部还积极组织党员、群众学习养殖技术,引导其发展养殖业,目前养殖业已覆盖到全村80%以上的农户,其中养猪50头以上的大户有30户,饲养万只以上的大户有2户,产业效应日趋明显。根据全村劳动力资源现状,村党支部积极与县劳动部门联系,有计划的组织劳务输出,转移富余劳力,开辟致富增收新渠道。现全村外出务工、经商人员有630余人,每年可创收100余万元。结合当地花生资源优势,积极发动村民从事花生收购加工。村民徐计良创办了东海县老乡好食品有限公司,企业选用优质花生加工生产的“老乡好”烤花生、酒仙花生仁、麻辣花生仁、花生酱等数10个绿色花生食品,产品畅销上海、南京等大中城市。去年,实现销售额4000多万元,利税100多万元,成为当地响当当的农业龙头企业。

抓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发展魅力。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一直是影响竹墩村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为改变这一现状,村党支部群策群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水利部门支持,对全村水利设施进行了规划设计,并组织群众投工投劳,对全村已损坏多年的沟渠、桥涵、排灌站等设施进行了维修,改善了农田灌溉条件。目前已争取32万元资金,修建龙良河、小吴庄大桥各一座,打灌溉大口井两眼,为全村粮食增产增收奠定了基础。同时积极做好新农村道路硬化、村庄美化亮化和“五改”工程,修通村庄水泥路1200米,今年新计划新修水泥路1000米,实现村民出门就踏水泥路,抬步就上公交车的美好夙愿。目前全村以改水、改路、改厕、改圈、改灶为内容的“五改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一个欣欣向荣、富裕文明的新竹墩呈现在人们面前。

(文章来源:《今日东海》2013517日第二版)

 

友情链接
人民网        新华网        共产党员网        共产党新闻网        江苏省委组织部        江苏先锋        连云港市政府网        连云港党建网        东海县人民政府网